當前位置: 首頁 > 知識產權資訊> 專利 > 企業(yè)這些專利侵權行為你都知道嗎?代理機構帶你快速識別!

企業(yè)這些專利侵權行為你都知道嗎?代理機構帶你快速識別!

作者:成都行之專利   來源:行之知識產權集團   時間:2025-04-07

 

  本文關鍵詞:專利侵權,企業(yè)專利侵權

  近年來,專利侵權糾紛日益頻發(fā),據(jù)統(tǒng)計,去年全國專利侵權案件同比增長近30%。侵權不僅導致企業(yè)直接經濟損失,更會損害品牌聲譽、擾亂市場布局。如何幫助企業(yè)快速識別侵權風險、規(guī)避法律糾紛愈發(fā)重要。下面成都行之專利代理公司就為大家整理了當下企業(yè)常遇到的專利侵權行為,及預防措施,以供參考。

  【常見的專利侵權行為】

  一、技術類專利侵權:創(chuàng)新成果遭“復制粘貼”

  1. 產品技術直接侵權

  競爭對手未經許可,生產、銷售與專利技術相同或等同的產品。

  2. 方法專利侵權

  未經授權使用他人專利方法(如制造工藝、算法流程)。

  二、設計類侵權:外觀“高仿”成重災區(qū)

  1. 外觀設計抄襲

  產品外形、包裝設計高度相似,導致消費者混淆。

  2. GUI(圖形用戶界面)侵權

  手機APP界面、智能設備操作系統(tǒng)的圖標、交互設計被復制。

  三、間接侵權:產業(yè)鏈上下游的“連帶風險”

  1. 誘導侵權

  提供技術方案或說明書,誘導他人實施專利(如設備供應商指導客戶使用侵權方法)。

  2. 幫助侵權

  明知產品用于專利侵權,仍提供關鍵零部件或服務。

  四、新興領域專利侵權:技術迭代下的新挑戰(zhàn)

  1. 互聯(lián)網與算法侵權

  AI模型訓練方法、推薦算法、區(qū)塊鏈技術被盜用。

  2. 生物醫(yī)藥專利糾紛

  仿制藥企在專利期內生產原研藥、生物類似藥侵權。

  3. 標準必要專利爭議

  通信、物聯(lián)網設備使用行業(yè)標準技術卻未獲得許可(如5G、WiFi專利)。

  五、跨境侵權:全球化市場的“暗礁”

  1. 跨境電商侵權

  在亞馬遜、速賣通等平臺銷售仿冒專利產品,遭海外權利人投訴下架。

  2. 海外參展風險

  在德國漢諾威工業(yè)展等國際展會展示侵權產品,遭現(xiàn)場查扣。

  六、企業(yè)內部管理疏漏引發(fā)的侵權

  1. 員工跳槽泄密

  核心技術人員攜帶專利技術入職競爭對手企業(yè),導致商業(yè)秘密侵權。

  2. 開源代碼“專利地雷”

  使用開源技術時未審查專利條款,導致商業(yè)產品被訴。

  【專利侵權應對措施】

  企業(yè)應對建議:3步建立侵權防火墻

  1. 事前預防:

  新品上市前做 FTO(自由實施分析),排查侵權風險;

  通過專利地圖監(jiān)控競爭對手技術布局。

  2. 事中管控:

  與供應商/客戶簽訂 知識產權免責條款;

  定期專利檢索,預警潛在沖突。

  3. 事后維權:

  遭遇侵權時,通過行政投訴、海關備案、訴訟多途徑反擊;

  跨境糾紛優(yōu)先選擇當?shù)貙I(yè)律所+國內代理機構協(xié)同處理。

  總結

  以上就是我們整理的常見的專利侵權行為,由此可見專利侵權已滲透到研發(fā)、生產、銷售全鏈條,企業(yè)需建立“技術+法律”雙重視角的風控體系。提前布局專利、加強內部管理、借助專業(yè)專利代理機構,方能將侵權風險降至最低。

 

相關文章